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曾昭桂 师出名门 艺从心来

    信息发布者:张利英
    2019-04-18 10:42:48    来源:中华儿女人物观察   转载


    文  赵德润


    古今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多有名师指教。中华书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历来重视师从关系。山水画家曾昭桂先生和他的恩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山水画大师宋雨桂先生,都是我的同乡和朋友。2016年曾昭桂选了70余幅水墨山水佳作,在上海举办展览时,确定的主题是“虚怀敬诚”。曾昭桂已是全国知名山水画家,依然那样虚怀若谷,以虔诚之心敬仰恩师和笔墨先贤。雨桂先生本性情中人,经常与昭桂同案作画、相互切磋,兴之所至,直呼高徒为“学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不仅使昭桂先生深得真传,而且也鼓励了他在学习继承中勇于创新。

     


    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中华书画艺术形成了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书画家不断继承、创新,从而又形成新的传统。宋雨桂先生的山水画在当代山水画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他主笔创作的66米长卷《新富春山居图》和鸿篇巨制《黄河雄姿》既有恢宏气势,又可在细微处见精神;对于行云流水的描绘,尤其有传神之妙笔。鉴赏曾昭桂的山水画,足可见其深得雨桂先生之真传。

     


    在长期艺术创作中,曾昭桂秉承“笔墨当随时代”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兼收并蓄中国南北派山水画的精华。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又有南方山水的灵秀,画风和笔墨多有领异标新。宋雨桂先生看了昭桂的《暮霞图》,欣然题词:“学弟昭桂近年画风大变,尤以远山淡墨处极显功力,近景中心部重墨甚妙也。甲午八月天竹堂宋雨桂观题”。曾昭桂因其艺术成就入选《百年中国书画家名录》,他的作品为业界广泛重视,曾编入中国国家画院教学文献,以及数十部辞典、画集。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刊《中华书画家》创办之初,我曾在发刊词中提出“弘扬经典、推崇大家”。书画艺术的发展实践证明,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而继承则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产生经典和大家;不潜心研究和继承传统,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甚至脱离传统,只会流于平庸和低俗。曾昭桂面对当今水墨艺术的纷纷扰扰,真正沉下心来研究传统,研究和学习历代山水画家的特点和长处,滋养和丰富自己。在我的印象中,昭桂不善言辞,更不长于“推销”自己。他默默地行走在名山大川,将丘壑、波涛融汇于心中,用艺术家的笔墨语言与大自然进行情感交流。

     


    年富力强的昭桂先生,艺术之路还很长,我们期待他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我深信,艺术创作的魅力皆从心来,他的艺术之树必然是长青的。

     

    (作者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副院长)

     

     




    癸酉春月昭桂君扵海南举办个展,拙夫曾书赠:画无定法,非无法。古有南北宗之说,昭桂集辽西天涯之魂予以勉励。曾君乃曾子后裔,自幼承受家学,孔孟之道深刻骨髓,懂得立品立人,笔墨外自有正大光明之概论,为人刚毅坦诚、敏行纳言、不事张扬、心无妄言,参禅到、守得寂寞,心安理得不为外物所扰,自在人格德行完善修为过程中的道理,他重风骨,求神韵真诚而无浮躁媚俗之气,画自然显现出浑厚生动水墨韵味,有宋元源流,更有自家独特风貌,吾一直认为遗貌取神,乃文人画山非山,画水非水,非目视所见之像,是心灵与大自然碰撞后的折射,是你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写照与脚印。迁想妙得,承五代宋元之初,踏寔山水则是画家必经之路,曾君则是这条路上的苦行者。石涛云:山水与余神遇而迹化也,出之于手,形之于笔,观山是须意气沛然而至,气质情生,妙处俯拾即是,下笔著手成春,物我交融,勾画神髓。昭桂君正值壮年,潜心求道,以期洞穿目之所遇,前程不可限耶。

     

    ——宋雨桂(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辽宁省美术馆馆长)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