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诺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离世

    信息发布者:张利英
    2019-04-18 10:44:30    来源:中华儿女人物观察   转载


    9月23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逝世,享年84岁。

     

    高锟一生最大成就,莫过于发明光纤通讯,亦因如此,他有“光纤之父”之称,享誉全球。

     

    香港中文大学发文敬悼高锟教授,在悼文中,中大校长段崇智表示:其于光纤方面的研究,促成互联网发展,为人类通讯史写下全新一页。


    光纤之父


    高锟之所以被称为光纤通信之父,源自1966年他在英国工作时曾发表的一篇题为《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从理论上预测了降低当时光纤损耗的途径。

     

    文中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并指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这在科技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被当时的人们一时笑作“痴人说梦”。

     

    按照他所预示的正确途径,4年后,美国康宁公司制造出了20分贝/公里的光纤。

     

    至此,光纤才真正开始应用于光纤通信。

     

    因此,我们把1966年称为光纤通信的诞生年。

     

    高锟的这一贡献,如今被写入任何一本光纤通信的教科书。

     

    随着第一个商用的光纤通讯系统在1980年问市,高锟“光纤之父”的美誉传遍世界。

     

    1996年,高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同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以彰显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杨振宁在该星命名典礼上致词说:“今天以后,我知道每次我和小孙女看夜空的时候,将会告诉她,其中一颗是‘高锟星’。我还会对她说,就在那刹那,数不清的光纤,正在传递着数不尽的数位,把人类世界推进高速资讯的新纪元。”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这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及钱永健之后,华人科学家第8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作为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技术成就之一,光纤通信技术是人类向信息化时代迈进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石。如果没有光纤通讯技术,可能就没有我们现在便捷的互联网生活。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俞捷说,“可以说没有高教授的成就,就没有现在以数据为核心的腾讯、阿里等巨头。”

     

    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科学家


    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最初的兴趣却是化学。

     

    高锟的童年是在上海当时的法租界度过的。

     

    高锟出生在上海金山的书香门第。祖父高吹万,是清末民初著名爱国诗人。做律师的父亲为他提供的不仅是优越的生活条件,还有相当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家中三楼就是高锟的小实验室,他自己制造过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最危险的一次当属自制“土炸弹”。小小年纪的他发现易燃物红磷与氧化剂氯酸钾二者混合后经摩擦就会引起爆炸,于是他就把这两种化合物加水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后掷出,当即爆炸!

     

    后来,高锟弃化学而钻研上了无线电,年纪甚小就组装成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1948年,高锟举家迁往香港。

     

    1949年,高锟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他远赴英国东伦敦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

     

    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

     

    1987年至1996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他荣休后,一直担任中大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

     

    2004年,高锟被检查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此后,为帮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高锟与其夫人成立了高锟慈善基金。

     

    虽然“光纤之父”有时会忘了光纤,但是高锟的中学同学李文彬说,“精明还是痴呆已不重要,他的脑袋已达成造福世人的任务。”

     

    高锟去世后,他的遗孀黄美芸9月23日在高锟慈善基金会发布的新闻稿中提到:作为高教授的遗愿,基金会将继续坚定工作,致力为脑退化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服务,也冀盼各位能支持高教授遗愿及相关工作。


    择善固执的高校长


    高锟曾这样评价自己:“我实在不是一个太有趣的人,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一直以来都太过平稳。”

     

    梁文道在《我的老校长高锟》一文中回忆称,他当年在念书的时候,学生们都认为高锟只是个糟老头,并没有多么厉害。

     

    梁文道的一个同学是那时学生报的编辑,赶在高锟退休之前,在报上发了一篇文章,总结他的政绩,标题里有一句“八年校长一事无成”,大家看了都拍手叫好。

     

    同学们的恶作剧,高锟也只是笑笑,并不惩罚。

     

    毕业之后,梁文道才从当年干过学生会和学生报的老同学那里得知,原来高锟每年都会亲笔写信给他们,感谢他们的工作。而且每年都会自掏腰包,私下捐给这两个组织各两万港币的补助金,请他们自行分配给家境比较困难的同学。

     

    有人说,科学家都应该是固执的。

     

    高锟说:“我不是,假使科学家太固执的话,就不能够想象不同的未来。因为脑子里面想的东西是幻想,所以假使一个人很固执的话,那个人可能是很容易想不通的。”

     

    高锟在其撰写的自传集《潮平岸阔:高锟自述》中曾说:

     

    “我深信教学相长的道理,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位教师必须不断汲取新知识,才可以在教学上有出色的表现。出色的教学人员也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择善固执,欠缺这种素质的人,很难与时并进,勇攀学术的顶峰。正因他们有择善的智慧,有固执的自信,才能成为一位能推动学生,感化学生的教师。他们会承认自己也会有错,但不会轻易放弃理想,除非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行不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应感谢他们对增进人类知识的贡献。”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