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有一种颠覆叫爱新觉罗画派

    信息发布者:张利英
    2019-04-18 10:48:30    来源:中华儿女人物观察   转载

    ▲ “溥佐百年诞辰书画展”8月26日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


    报道   王建华  余玮  

     

    8月26日,天津美术馆。由爱新觉罗书画艺术研究会等主办的“溥佐百年诞辰书画展”在这里盛大开幕。整个展览汇集了溥佐先生50余幅珍品画作,以及爱新觉罗家族众多后人、溥佐先生学生、再传弟子70余人的百余幅作品。其中既有众人熟知的爱新觉罗家族画家毓峋、毓岳、毓震峰等人的作品,也有赵毅、戴世隆等得意弟子的作品,更有恒鑫、恒真、伯骧等年青一代传承人的艺术作品参展。画展的学术性很强,较全面地展现出溥佐先生以及爱新觉罗书画艺术的风采与传承。画展开幕首日天津美术馆人流不息,观众突破一万人次。此次展览完全颠覆了之前对传统绘画的认知,不仅对中国笔法和用色上有了新的理解,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技艺及中国国学文化的兴趣。画展将展至9月5日。

     

    ▲ 溥佐百年诞辰书画展日观展人次破万 

    ▲ 何家英、姚景卿、张亚光、张佩钢、张玉明、墨涛、王维泉在画展现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先生,中国画学会会长霍春阳先生,原天津美院院长邓国源先生,以及美术界众多学者付志刚先生、杨德树先生、王振德先生、胡嘉梁先生、何延喆先生、纪振民先生、姬俊尧先生等出席了本次开幕活动。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说,溥佐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才艺过人的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在天津美院有着一大批如溥佐先生一样的老先生。恰恰是因为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先生,天津的画坛和天津的美术教育才有今天的精神面貌。我很荣幸在上学和工作期间,能够得益于溥佐先生的教诲。溥佐先生对待学生的热爱以及孜孜不倦的教育,使我们至今难忘。  

     

    ▲ 溥佐生于清皇族惇亲王旧宅,是道光皇帝的曾孙,载瀛贝勒之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弟


    溥佐先生1959年从北京来天津美院工作40余年中,孜孜不倦地培养了众多学生。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国画名家霍春阳便是其中一位。霍春阳在开幕仪式上说,溥佐先生是我的老师。我上大学的第一堂课是溥佐先生给上的。而且,我在工艺美术系的时候,和孙其峰先生、溥佐先生一起在国画教研室工作好多年。在我的艺术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老师的关怀。我曾经在艺术前行的路上,也搞过一阵子现代派。但是溥佐先生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后来我在搞展览的时候,又回归传统了。溥佐先生对我说了一句话“春阳,你又回来了。” 这是对我的期盼,也对我的赞扬,更是对我回来走传统道路的认可。

     

    ▲ 德厚流光


    爱新觉罗·溥佐,字庸斋,位列“溥氏四杰”,“津派八大家”之一,生前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天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天津市政协第五届常委。1918年5月7日溥佐生于清皇族惇亲王旧宅,是道光皇帝的曾孙,载瀛贝勒之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弟。他6岁被溥仪召进长春宫内府读书,17岁出学。父亲爱新觉罗·载瀛、其兄溥雪斋、溥毅斋、溥松窗等皆为著名书画大家。溥佐广采博取,汇百家之长于一身,自成一体。1937年,溥佐加入“松风画会”;1944年,26岁与堂兄溥儒在天津举办扇面画联展而名噪画坛。其风格立足于工整精细的宋代绘画传统,并吸纳元明清以来优秀的花鸟画家之所长,形成了工写结合的小写意面目。溥佐以画马著称于世,自成一派,远追古来大家风采。兰竹花卉,以书法用笔写兰,出神入化。其书法初宗宋元,后法晋唐,尤得赵孟頫神韵,字体清秀雅洁,中正平和,柔和中内含筋骨。“狗不理”、“正阳春”、“老美华”这些蜚声海内外的老品牌的匾额都是出自先生的手笔,老字号今日依然生机勃勃。  

     

    爱新觉罗画派,笔法效仿宋元古画之韵味,韵染和工笔有效融合,又借鉴郎世宁宫廷绘画的明暗透视关系,让主体物,栩栩如生,色彩古韵丰满,实为爱新觉罗画派一大特色。在中国的近、现代,爱新觉罗画派中产生了100多位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大师和名家,爱新觉罗家族书画艺术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皇室烙印且独具古法艺术特色的独特文化流派。堪称世界家族艺术史之奇迹。

     

    爱新觉罗·溥佐之孙爱新觉罗恒真和爱新觉罗伯骧回忆儿时祖父对于他们的教导,二人表示“在绘画技法上,年轻一代的传承非常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也需要更多年轻人的热爱并践行。”“现在溥佐后代大多活跃在书画领域,也正是因为家族前辈对于传统文化及书画的热爱。”

     

    ▲ 张超、恒鑫、魏鸿达、肖冰、李金玺、王少玉在画展现场


    溥佐先生失传已久作品《群马图》是这次展览的代表作。此画为溥佐先生20余岁所创作,除模仿古法绘画韵律,在色彩上采用全部五色墨,通过黑白灰色彩的灵活应用,使画作层次分明,活灵活现,细观犹如马匹即将腾挪。在笔触上,细到马鬃,马身绒毛都可亲见,36匹不同体态及种类的马被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此画不论是在形态上还是马匹数量上,都堪称溥佐先生绝世珍品,同时被国际收藏界称为难得收藏上品。

     

    据爱新觉罗溥佐先生孙女、北京坤德厚合创始人爱新觉罗恒真女士介绍,“举办此次百年诞辰书画展,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提炼与创新,本次天津书画展作为百年诞辰系列活动的首站。”

     

    ▲ 孙贵璞、卢炳剑、李建华在画展现场观看画作


    画展开幕活动后,举行了“纪念爱新觉罗·溥佐诞辰一百周年书画艺术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溥佐先生为人忠厚,不为名利,从皇家子弟的“八千岁”到人民教师,溥佐先生为天津的美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近半个世纪中,溥佐先生和广大的老一辈艺术家一样经历了生活的艰难磨砺。后来境遇转佳,亦是迎来个人的艺术巅峰时刻。于是,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溥先生一如其人品的画品,宁静平和,不骄不躁,不高不远,近在人间。笔墨清贵,却是雅俗共赏。溥佐先生最长画马,自成一家风格;花鸟画品,轻描淡写,有时寥寥数笔,也足以赏心悦目;山水气象,疏林古木,但见笔力精神。溥佐先生教学严谨,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奉行博观约取与厚积薄发。对待学生宽厚仁爱,慈严相济,心含雅意又语出平凡,秉持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学校内外既有追随先生几十年的学生,也有慕名私淑弟子,执鞭数十春秋,桃李满天下。溥佐先生承袭父兄遗风,亲授督导他的孩子们自幼习画,多年磨砺,他们已是爱新觉罗画派的领军人物。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